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将相和》教案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人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抓住人物特点,搞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4.复述“负荆请罪”这一故事。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过程与方法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抓住人物特点,搞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人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教学重点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教学难点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课前准备挂图、小黑板、布置学生预习课时安排2课时
f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指名说说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的前因后果。二、新课学习(一)明确本课学习内容。阅读思考:1你会提出什么问题?2弄清每个小故事的原因和结果。3蔺相如、廉颇是怎样的人?(二)学习第二段1学生默读、思考2你会提出什么问题?质疑解难:瑟古时候的一种弹奏乐器。缶瓦制的器皿。(瓦罐)我们把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为几个重点讨论。(1)谁为什么提出渑池会?(2)赵王决定怎样?(3)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4)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把赵王怎么样?”3逐问题讨论答(1):指名读11节,此时将相关系怎样?(和)答(2):指名说(秦王叫赵王鼓瑟并叫人记录,表示秦赵地位不平等,以此侮辱赵国。蔺相如逼秦王击缶,也叫人记录,维护了赵国的尊严。)答(3):指名读14节(蔺相如逼秦王击缶是为了维护赵国尊严。)答(4):(因为秦王知道了赵国文官蔺相如的厉害,所以他不敢把赵王怎么
f样。)4弄清故事的原因和结果。齐读第15节蔺相如立了什么功?(他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所以赵王封他为上卿。(三)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个故事。1学生小声自渎,思考总要求。2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互问)归纳问题(出示小黑板)(1)廉颇为什么不服气?(2)蔺相如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避着廉颇?(3)廉颇为什么负荆请罪?3小组讨论4逐问题讨论答(1):指名说读第16节(蔺相如职位比廉颇高。)答(2):指名说(蔺相如避着廉颇)为什么?指导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