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本单元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
镜观察的过程。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
的观察,激发他们深入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一、单项选择题。
1、(D)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A、近视镜B、显微镜C、远视镜D、放大镜
2、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
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了能增进视力的眼
镜。C
A、伽利略B、布鲁诺C、培根D、傅科
二、多项选择题。
1、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B),放大倍数与(C)
直接有关。
A、不透明的
B、透明的C、中间较厚D、中间较薄
2、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ACD)有着密切
的关系。
A、生活
B、生命C、生产D、环境
3、在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常见的有(ABCDE)。
A、草履虫B、变形虫C、喇叭虫D、眼虫E、团藻
三、填空题。
1、(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
f到物体的更多细节。2、(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
组成。3、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4、使用放大镜的观察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
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5、使用放大镜的观察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6、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7、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8、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9、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10、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显微镜)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它使人类的视野一下子拓宽了许多。11、生物学家(列文虎克)把两个镜片嵌在圆形金属管子的两头,中间还安上了可以调节两个镜片距离的螺旋杆,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
f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12、1663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
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