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泽东《祭母文》
詹绪河
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1919年10月5日因患淋巴腺炎病逝世。母亲逝世后三天内,毛泽东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了这篇至性流露、沉郁平实的韵文体祭文《祭母文》: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f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赉。总兹所述,盛德所辉。以秉悃忱,则效不违。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尚飨!《礼记祭统》说:“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又说:“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祭文,便是祭奠时表示哀悼或祷祝的文章。内容主要为哀悼、祷祝、追念死者生前主要经历,颂扬其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刘勰《文心雕龙祝盟》:“若乃礼之祭祀,事止告飨;而中代祭文,兼赞言行。祭而兼赞,盖引神而作也。”因为祭文是哀悼死者的文辞,以真挚的感情与质朴的风格为好。好的祭文,感情色彩浓厚,念起来如哭如泣,如咽如诉,如袁枚的《祭妹文》,韩愈的《祭十二郎文》等。写祭文一般以“哀维”开头,紧接着即言明吊祭文时间及祭谁,谁来祭,开篇明义。祭文的内容简短,语言精炼,般以二三百字为宜。韵文的祭文,可韵到底,也可变韵。祭文常用“伏维尚飨”一
f词结尾,跪伏在地恭请品尝贡品的意思。毛泽东的这篇祭文首先叙述了母亲生平及养育儿子们所备受的
艰辛磨难,“中间万万,皆伤心史”,这些伤心事真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