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隔淋巴结转移分别达30%和10%。小细胞未分化癌,占支气管肺癌的20%,肿瘤常位于肺门和纵隔旁(占70~90%),常向纵隔内生长,并侵犯纵隔引起支气管受压。其病灶较小,在胸片中不易被发现,全身转移为其主要表现。
3分期评价
准确的分期对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判定起重要作用。新的国际分类标准用TNM法,影像学上用标准的胸片、CT,偶尔用MRI并结合国际标准为肺癌分期。T:代表病灶大小,范围。在病灶临近胸壁或胸壁软组织及肋骨破坏方面CT准确率为39~86%,MRI在判断胸壁侵犯的价值优于CT,其对胸壁软组织及肋骨破坏敏感度是63~90%,特异度是84~86%,MRI在发现可疑病灶时性能也优于CT。因为MRI具冠状和矢状扫描,其对肺上沟癌的评价优于CT,MRI不但能准确评价病变范围,而且在显示臂丛神经,细小的亚血管结构,评价椎体受侵犯方面MRI也是首选。对纵隔型肺癌,CT和MRI诊断准确率分别达56%和89%,MRI的T1加权相主要显示尤其对富含血管的肿瘤,因其血管的流空效应则更具特征性。N:淋巴结转移。常用CT来评价肺门和纵隔淋巴结,但不具有特征性。一般情况把淋巴结短径大于1cm可考虑为异常。CT和MRI检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的准确性分别为62~68%和68~74%。因胸片、CT和MRI均是显示病灶形态以及解剖结构变化,而非病灶功能成像,PET则对纵隔淋巴结病变显示准确率与CT相比分别为81%和52%。M:代表远处转移。肺癌常发生大脑、肝脏、骨骼和肾上腺转移,以及向对侧肺组织转移,利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及临床表现,实验检查可对转移肿瘤作出诊断。有27~96%脑转移病人无临床症状,在骨骼转移病人常发生疼痛以及碱性磷酸酶增高,利用骨骼摄片,锝99放射性核素扫描以及PET检查对全身
f骨骼转移锝检出有很大的帮助,但用核素扫描其假阳性率可达40%。放射性核素不作为骨骼转移的常规检查,但肾上腺转移用影像学以及核素检查是必要的。孤立的骨骼转移不常见,其常合并其他部位转移。
4结论
利用胸部平片、CT、MRI、PET以及核素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分期以及随访的判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主要是根据病灶的形态,解剖学方面的变化,以及功能成像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期评价,但总会导致一部分病灶对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方面的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影像学的发展,在原有基础上结合生物学技术,从分子水平,基因水平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对支气管肺癌的认识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