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小题,共80分)
1.有学者说:“史学虽不是史料的单纯的排列,史学却离不开史料方法虽不是单纯把材料排列,方法却不能离开史料独立的发挥功用。有些史料,非预有正确的理论和方法,不能认识,不能评定,不能活用;也有些理论和方法,非先得到充分的史料,不能证实,不能精致,甚至不能产生”下列关于史料与理论和方法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理论建构离不开史料B.史料学可以取代理论C.理论无益于史学研究D.史学研究即是史料学2.改革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①改革就是要彻底的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②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④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A.①②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3.《雅典政制》中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正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指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马库斯被判处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他得到了“鼓槌下人”(即免于刑杖之人)的绰号。这一记载从侧面反映出陪审法庭是当时雅典的A.最高权力机关B.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C.最高行政机关D.最高立法机关4“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5.《史记》评价商鞅变法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这种现象主要得益于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令民为什伍,行连坐D.轻罚重罚6.公元前338年,秦惠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这个故事说明秦国A.变法深得人心B.法治代替人治C.变法违背民意D.变法最终失败7.《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B、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8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