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类专业方向包括产品贮藏与加工、农机作业与维护、农村信息技术与应用、农村能源开发利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农村水利与节水灌溉等。
2
f(四)经济管理类专业方向包括农产品市场与流通、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合作社)、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农村综合管理、农村财务会计、农资经营与管理、农村土地纠纷调解等。
六、课程设置
(一)课程类型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技能)课和能力拓展课三大类。三大类的课程设置和选择具有开放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需要调整课程内容或增开其他课程。1、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是为保证职业农民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使学生掌握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科技、文化和农业基础知识,为其专业知识学习、职业技能培养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供支持的课程。1、专业核心(技能)课专业核心(技能)课是使学生了解、掌握和应用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基本知识及专项技能而设置的课程。学校可在学生入学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调研,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选择性的学习专业核心(技能)课。2、能力拓展课学生所学的其他专业类的专业核心(技能)课,都可以作为本专业的能力拓展课选择学习,目的是突破专业限制,满足农业产业综合化需要,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执业能力。(二)课程体系新型职业农民中等教育总学时数不少于2720学时(170学分),分为三种学习形式:其中集中学习640学时(40学分),远程学习640学时(40学分),学员自主实践1440学时(90学分)。集中学习和远程学习的公共基础课均为为160学时(10学分),专业
3
f核心课均为480学时(30学分)。另外,能力拓展课占一定学时数。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学习时数不设上限。能力拓展课没有具体学时要求,学生可以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核心(技能)课学习之余自由选择其他专业的专业核心(技能)课。每门课程的学习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组成。公共基础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大致为1:1;专业核心(技能)课和能力拓展课重在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大致为1:1-1:2。
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学时要求
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自主实践能力拓展课总计备注
课程要求3-4门以上专业基础课4门,本专业类专业核心课若干。结合本专业课程进行任选其他专业类的课程。
学时数要求不少于320学时不少于960学时不少于1440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