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指导思想:本单元编排的课文全是议论文,除了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一些常识,培养阅读议论文的兴趣外,更要明白教材目标。“格物致知”是一篇漫谈式议论文,,除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培养学生有服务人类,回报于社会的高尚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理论依据:本单元四篇议论文,每篇写法不同,要求不同,各有各的特点。“格物致知”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只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当前社会中,这个缺点可以说是致命伤,它使我们的学生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因此本文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的经验教训,联系传统教育文化背景和我国现状,精辟阐明了中国学生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及要发扬格物致知的精神。学情分析: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师要因时施教,引导他们动脑动手,发挥他们巨大的潜能。不论学生学习基础好差,只要勇于探索问题积极发言就应给肯定。如发现学生有创新思维,师应及时表扬鼓励,使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味,由学生不愿学转化为好学、乐学、善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真正格物致知内涵。2、学习的论证方法。3、学习编写阅读提纲。【过程与方法】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理解一些疑难句子。2、通过自读讨论能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能判断作者运用的论证方法。3、深入探求作者写作意图,具有格物致知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注重实践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格物致知精神,编写阅读提纲。【难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培养学生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一)学生背诵平时搜集的有关实践的名言警句。1、实践必须永远建筑在坚实的理论之上。(达芬奇)2、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陶行知)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小结:以上这些中外名人对“实践”的言论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二、导入新课(一)导语: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二)作者简介:
f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出生,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