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尽可能细化预算支出项目,明确各项支出的方向和用途。第二,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一经审核批准,就必须严格遵照执行。为了规范、合理使用资金,要建立预算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强化预算控制,强化预算执行监督。重点是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执行监督。要对资金使用的各
f个环节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从而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有效配置。
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为贯彻执行各项管理政策,实现事业单位管理目标,增进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保护资产,促进单位良好地运转,而采取的组织规则和一系列的调节方法及措施。然而,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够健全,具体实施情况也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事业单位资金大多是国家财政拨款,在会计核算中不进行成本核算,其会计处理相对简单,因此,忽视了对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导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十分薄弱,内部控制流于形式。(二)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各职能部门和各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监督,内部会计系统的执行与监督、检查不到位,甚至很多基层事业单位根本没有建立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三)事业单位没有很好的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众所周知,内部审计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控制。而目前,事业单位普遍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几乎都没有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来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为了确保事业单位会计系统能正确可靠地反映单位经济活动,确保事业单位财产物资安全完整,各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合本单位管理要求的内部
f控制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事业单位应通过制定书面文件、规章制度等把事业单位在业务处理过程中的管理的要求、有关注意事项以及流程等明示于相关各级工作人员,让相关人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有制度可循。而且,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要将其与事业单位其他各种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建立相结合,使得内部控制制度贯穿到事业单位各种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制度中去,形成一套完整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让事业单位的日常活动能在制度的框架下有效进行。同时,要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做好内部控制的控制。
三、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确保账实相符近几年来,对于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