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组执笔人: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万水泉中心小学董军
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学会阅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首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其中阅读方法的学习和指导已经成为信息时代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
朗读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小学阶段朗读的总体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教育家叶圣陶就朗读也曾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的构成基本是当地农民子弟和外来打工子女,流动性大,学生语音面貌表现出普通话水平低,方言种类多差异大的特点。以六年级1班为例,全班35人,学生结构为本地学生9人,山西、乌盟、甘肃、张北县、东北、四川等地的学生26人,全班学生家庭均没有普通话语言环境。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状况,我们做了一点调研(见表13)。
表1:随机抽查的一节阅读教学课13名学生朗读时间统计
完全没有1~3分钟
0
1
3~5分钟2
5~10分钟4
10~15分钟4
15~20分钟1
20分钟以上1
f表2:学生课堂上得到个别读的机会:
1次没有
1次
2次
3次
4次
5次
5次以上
20人
7人
6人
4人
5人
2人
1人
表3:学生对所学内容朗读的熟练程度:
朗读生疏78人
能正确地朗读220人
流利地朗读210人
有感情朗读135人
不难看出:
(1)朗读时间明显不足。张田若先生说:“如果两节课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就要花一半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读书。”是的,没有一定量的保证,就难以实现质的提高。只有拥有了足够的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熟能生巧嘛,不让学生多读,学生怎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表1的情况可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