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会议上,由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分别牵头正式成立主体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协作组。以协作组牵头,就交往问题、主体教育基本理论、课程改革等问题召开了4次专题学术研讨会,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主体教育的基本理论丰富内容的更理性把握;二是主体教育实验,“区域性研究与以校为本相结合”的格局的形成,使实验在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中得到发展;三是形成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结合,多所高校、教育科研机构及中小学参与的、优势互补的、有很强凝聚力的科研群体。
从1992年至今,已完成了小学阶段第一轮的完整实验,研究还从小学推进到中学,参与实验的中小学达近百所,同时,实验产生了辐射效应,在四川省、河南省等地更大范围内推广。
记者:主体教育实验是一种教育思想实验,它如何把主体教育思想转化为具体实验目标呢
裴:您提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关于主体教育实验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将“主体教育”这样一个包容性强的富有哲理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实验目标,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一是通过组织系统的理论学习及专题讲座,将主体教育思想转化为参与实验课题的成员的观念,在主体、主体性、主体教育等基本概念,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学说(实验的理论基础),以及发展性教学策略等重要问题上取得共识;二是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结合,通过构建主体性发展三
f级指标体系,使“主体性”这一核心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外显行为,有助于实验教师把握主体性的内涵及行为特征;三是以学科教学为切入点,配备学科教学指导力量,通过确定各学科明确的、有层次的操作性强的发展性教学目标,以及对课堂教学的现场指导,使实验教师能很快进入实验的角色;四是将归纳法与演绎法结合,让实验教师经历“观察明确研究问题再观察总结提高”的过程。如关于“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的研究,在深入课堂进行观察,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行为表现进行调查研究基础上,提炼概括出主体参与的目标定位、主体参与的意识及行为表现、主体参与的基本形式和基本过程、主体参与的有效度分析、主体参与的基本条件及教学策略等问题,教师带着问题在教育实验中思考和探索,这种做法老师们称之为“摸着石头过河”,使教师在参与实验中增长才干。
我们认识到,方式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且随着教育实验的深入发展,还会不断形成新经验,产生新方法。但要保证实验研究方法的科学合理,认识以下两点是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