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是:
。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
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他们分别能“效”“比”
“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
仅仅是斥晏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
子分别是:
。
6、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
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了三类人的句子是:
。
7.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
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
句是:
?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
是:
。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
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
10、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
”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11、承上启下的句子是:
。
12、表明真正的逍遥游是指:
。
13、庄周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
。
f《师说》
1、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
2、“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
?”
一致。
3、《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
4、《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指出择师的标准是:
。
5、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
。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
“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6、《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
”的错误态度。
7、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犹且从师而问焉”;今
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而耻学于师”,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故“
”。
8、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
其子“
”;对自身“
”。
9、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
。”
10、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