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一段史料):
正是来自西方的商品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
象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
它同时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师:鸦片战后的一百多年来,许多外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习俗纷纷传入中国,也不断地改变着中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意图:用学生们喜欢的节日导入新课,用经典的史料阐明这些外来物质文化引入给中国带来的
变化,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PPT呈现课题及“课标要求“,学生齐读课标后,教师进行解读。师:新课学习分为三个环节:(ppt)自主学习交流展示;体验探究感悟历史;当堂巩固矫正
反馈。第一环节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大约15分钟)
师:PPT呈现反映核心史实的习题:
一、物质生活的变化
1、服装
第一阶段:时间:。阶段特征:。男装:。女装:
。
第二阶段:时间:。阶段特征:。男装:。女装:
。
第三阶段:时间:。阶段特征:。男装:。女装:
。
2、饮食
(1)中餐:以
菜影响最大,统称为四大菜系。
(2)西餐:从
年代起,西餐也随之传入中国
3、房屋建筑
(1)中国传统住宅:
是北方地区典型民居。
(2)鸦片战争后,中国建筑出现西化的趋向,
成为典型特征。20世纪30年代前后,开始出
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其命名也开始改用
等。
二、社会习俗的变化
1、婚姻习俗
(1)古代社会缔结婚约凭借
。
2
f(2)近代以后(民国以后),一批受过新思潮熏陶的新青年男女,开始反对,主张
婚姻礼仪也开始
,仿效西方的
。
(3)新中国成立后来
成为一种时尚。
2、丧葬礼俗
丧礼由繁到简,由
。
3、其他社会习俗
民国成立后,开展了
等活动,采用公历;取代了传统的跪拜作揖,
交场合的常见礼仪。
接受教育,开始步入社会。
。成为社
意图:紧扣课标,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记忆本课的基础史实。
生: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展示”,同时检测学生对基础史实掌握的情况。师生同步:对学生展示有误的地方予以纠正。在学生掌握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探讨记
忆方法。
第二环节探究一:服饰的变化
体验探究感悟历史(大约20分钟)
师:下面展示三组的服装图片,请同学们判断它们属于哪个时期,这一时期服饰的特征是什么?第一组:长袍马褂:
httpbaikebaiducompicview12678112678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