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效益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在企业内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严格控制工业废气、废物排放,淘汰一些技术落后、能耗物耗高、严重污染环境且无市场前景的产业,大力扶植环保产业的发展并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其重新焕发生机。各地政府依法对各区域的工业废气、废物排放以及建筑扬尘排放进行监管,制定规章,严格奖惩。20世纪,英美等一些发达国家也曾出现过类似的大气污染现象。1956年英国发生大雾后,国家立即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采取关闭部分市内发电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对烟囱高度进行强制性规划、加强污染处罚力度等措施,大雾天气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治理。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借助于排放权交易机制,三十年间减排了约476的二氧化硫。在中国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提出,要专门针对雾霾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进行修改立法,并表明了他的看法:政府若下决心,治霾不超十年效果明显。(三)大力发展新型能源,促进能源体系多元化。煤炭长期以来占据着中国能源结构的主体地位,想要在短时期内改变这一格局是不符合实际的,我们应根据中国能源结构的实际情况,加大科技创新,逐步降低以煤炭、石油为主的化石能源的消耗比例,促进天然气产量的快速增长,推进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2011年全国天然气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76595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96。全国煤层气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4217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75。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具有以气代油、以气代煤的良好资源基础。同时,中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23的国土面积年日照小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全国陆地可利用风能资源加上近岸海域可利用风源,共计约十亿千瓦。大力开发以风能、水能、地热能、太阳能以及核能为代表的新型能源,将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替代关系作为解决中国能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根据十二五期间中国能源体系改造的方向,逐渐优化能源结构,在保证对环境污染最小化的标准下带动经济的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保双赢的局面。(四)改变工业布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中国重化工业总体分布在东北、华北以及沿海地区,具有明显的集聚性。过密的工业布局,使有限的资源难以得到合理分配,加重地区环境污染的隐患。优化中国工业布局,加强地区间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建立产业分工和转移的利益协调机制,引导各地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发展具有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