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城镇化发展中建筑工地的大量扬尘是造成雾霾现象日趋严重的经济学原因。雾霾诱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负效应,必须采取积极的对策措施加以治理。关键词:雾霾;能源消费结构;工业化。雾霾是近年来显著影响城市和区域的一种空气污染现象,直接表现为大气中的可入肺颗粒物含量严重超标,pm25是造成城市雾霾的元凶。今年以来,中国中东部地区已经发生多次较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程。2013年1月13日10时35分,北京市气象台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雾霾橙色预警,1月28日,中国气象局对霾预警信号标准进行修订,首次将pm25作为发布预警的重要指标之一。雾霾天气里,市民出行的便利程度受到影响,出行安全受到威胁,各大医院就诊心血管、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大幅增加,住院病号稳增不减,商场中的口罩和空气净化器成了最热销的产品。雾霾天气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必须寻求其原因并采取政策措施加以解决。一、雾霾产生的经济学原因。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是一种能见度较低的天气状况。雾是指因水汽凝结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一公里的天气现象,其本身不构成大气污染。霾一般呈黄色或灰色,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污染物导致水平能见度大于一公里但小于十公里的空气混浊现象。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直径小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pm25。形成雾霾天气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不利的气象条件造成污染物的持续积累。由于城市大气气压较低、风速较慢,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在低空中不断聚集无法扩散,较高的空气湿度使雾滴与细颗粒物结合形成较大的混合颗粒,过密的区位布局导致城市间的污染互相传导,推进污染形成。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工业废气的排放、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城镇化发展中建筑扬尘而综合引致的。(一)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来,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生产结构决定了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较长时期内不会改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然气和清洁能源在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两者所占比重已由1990年72上升到13,但也应该看到,中国以煤炭和石油为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依然没有改变。2011年,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为348亿吨,其中煤炭和石油两者所占比重到达87。这种以低热值的化石燃料为主以及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