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设置贮存调节池。3.5.2贮存调节池可采用矩形或圆形。3.5.3贮存调节池的容量不应小于粪便最大日清运量。3.5.4贮存调节池应设置计量装置和去除浮渣装置。3.6初次重力浓缩池3.6.1粪便主处理系统前,可设置重力浓缩池。重力浓缩池宜用于含水率大于99%的粪便。3.6.2重力浓缩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3.6.2.1浓缩时间宜为3~6b。3.6.2.2有效水深宜为4m。3.6.2.3浓缩后污泥含水率宜小于98%。3.6.2.4当采用刮泥机排泥时,其外缘线速度宜为1~2mmin,池底坡向泥斗的坡度不宜小于0.05;当不设置刮泥机时,可采用泥斗重力排泥,斗的倾角宜为45°~60°。3.6.2.5固体负荷应由试验或参照相似粪便的实际运行资料确定。3.6.3当采用间歇式重力浓缩池时,应在浓缩池的不同高度上设粪便水排出管。3.6.4重力浓缩池应有去除浮渣的装置。3.7厌氧消化池3.7.1粪便厌氧消化宜采用两级中温消化。3.7.2粪便厌氧中温消化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3.7.2.1主要设计参数宜符合表3.7.2的规定。3.3.3粪便接受口个数可根据每小时最大粪便投入量按下式计算:
f3.7.2.2总消化时间不应少于30d。当确保BOD5处理效率在80%以上时,总消化时间可缩短,但一级消化时间仍应大于15d。3.7.2.3对于投配率,进料BOD5高时宜用下限值,进料BOD5低时宜用上限值。3.7.3厌氧消化池的总有效容积,可按下列公式计算:(1)按消化时间计算:Vdt=ksQdtd(3.7.3-1)(2)按投配率计算:Vdt=(Qdη)×100(3.7.3-2)式中Vdt厌氧消化池的总有效容积(m3);ks消化污泥贮留系数,取ks=1.10~1.15;Qd粪便设计处理量(m3d);td消化时间(d);η粪便投配率(%)。3.7.4厌氧消化池的平面形状宜采用圆形。3.7.5厌氧消化池必须密封,应采用不透气、不透水的建筑材料建造,并能承受消化气体的工作压力。固定盖式消化池应有防止池内产生负压的措施。对易受气体腐蚀的部分应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3.7.6厌氧消化池的侧壁应设置出入口。3.7.7一级消化池应加热。加热宜采用池外热交换,也可采用池内热交换或蒸气直接加热;对于大型消化池也可将两种加热方式结合使用。3.7.8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