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课程驾驭能力,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建设的基本策略
1在价值取向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特色课程建设的关键在课程开发上,要通过科学论证来筛选出具有发展前景的特色课程。课程开发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在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把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贯穿于课程实施过程之中,促进学生健康和谐人格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特色的建设首先要做到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既要继承学校课程实施的优良传统,又要更多地在更新教学理念和实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的变革上做出不懈努力。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而打造课程特色,去刻意追求贴有这个、那个标签的所谓“教学模式”。必须认识到,“‘模式’的东西,具有潜在的被僵化的倾向,教学模式亦是如此”,“当试图借助于行政干预的力量来全面地、盲目地推广这一教学模式时,此时的教学模式不仅存在僵化的可能,而且潜有异化的风险”3。一些学校为了所谓课程特色而特色的做法是断不可取的!
2在课程决策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要体现师生的共同发展愿景
就一所学校而言,究竟要建设什么特色课程,必须从师生的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统筹考虑。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在校本课程建设的决策上的一些动向值得借鉴:(1)注重各个相关方面管理人员的共同决策,而不是校长一人说了算;(2)注重社区参与校本课程决策,而不是仅仅学校说了算;(3)注重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而不是个别骨干教师的权利;(4)注重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决策,充分尊重学生的内在的发展需求,而不是置学生于被动接受课程的境地。4
在课程特色建设上,要基于学生的精神成长,把课堂作为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场域。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经指出:“教育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5要着重解决如何科学地、灵活地处理教材和对课程资源进行二度开发的问题,要通过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的变革和教学评价的变革,争取在推进课堂有效教学方面实现突破,而不能为了打造课程特色去做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事来。叶澜教授曾经严肃指出,“不赞成把教学改革的关注重心和减负的希望,寄托在信息技术的更新,诸如推广电子书包之类举措上,不赞成把远距离教学的手段用到近距离面对面直接交流的课堂中,变学生举手表达发言愿望的方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