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与同类学校相比较而言,某一所学校在实施同样课程的过程中,其实施策略、实施手段、实施方式和方法、实施结果的评价等具有有别于其他同类学校的质的差异性和优质性(可合称为“优异性”),因而具有课程“特色”。其基本特征集中地和鲜明地表现为“人有我优”。
由此可见,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不可以混为一谈的概念。
二、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建设的关系
尽管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在概念上并不对等特色课程属于课程层位的概念,而课程特色则属于课堂教学层位的概念,但是二者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关联。
第一,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建设都是课程民主这一课程改革的本质的体现。特色课程是“学校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学校教育理念和育人目标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而开发、设计和实施的,能集中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课程优势的主导性校本课程”1;课程特色则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校本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质的优异性的特征。二者都体现了“以校为本”的特点。
第二,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建设都是学校在课程建设上主动发展、个性化发展的举措,在本质上,都属于教育教学的创新。二者都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只是前者是以开发校本课程为前提而实施的,后者则是主要地针对学校的校情、学情和教情,通过对国家课程的教学内容、结构进行校本化的优化、组合,通过对课程实施的策略、手段、方式、方法和评价进行改革,进而达到“减负增效”和追寻课堂有效教学目的的一种“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的创新性路径。2
三、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建设的意义
对于中小学而言,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每一所学校都是一个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一无二的个体,其办学思想和办学条件决定了其应当、也完全能够在课程建设上走出有别于其他学校的路子,从而形成“一校一品”的个性化发展和自主发展的格局。
其次,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素质结构和素质发展水平。特色课程的开设能够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素质结构;课程特色的建设有助于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提升。
最后,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赋予学校以课程开发的自主权,要求教师摆脱“教教材”的旧习,走向“用教材教”,通过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的变革,尊重和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落实“以人为本”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因此,特色课程和课程特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色建设有助于培养、锻炼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