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题玉泉溪
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你认为诗中哪两个字最为精炼传神?试简单分析。
九、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找出诗中你认为最富有表现力的字,并对其加以简单分析
十、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寒食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试析诗中“满”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十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杂诗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有人认为诗中“一溪月”应改为“一轮月”,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f十二、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试分析“忽”字的表达效果。
十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试结合全诗分析诗眼表达效果。
f答案:
一、找出诗眼:“诗眼”分别是“咽”、“冷”。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并描述景象: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点明改字作用:“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
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二、(1)隔,字典意“阻隔,隔断”。双重意蕴: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②(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2)【答案一】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以抚慰孤独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
【答案二】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错过大雁传信时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情感阻隔。
三、(1)交情。(2)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和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
与“不管风波去又来”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四、庭院中的栀子花闲着来反衬农家的繁忙景象,村姑们忙着做这做那,只有院子里的栀子花才用庭院中的栀子花闲着来反衬农家的繁忙景象,村姑们忙着做这做那,只有院子里的栀子花才闲着独自赏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