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探索
应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实践与探索》,取自华东师大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下)第十七章《函数及其图象》,第五节的第二课时。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了如下分析: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函数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揭示了数量关系之间相互依存和变化的实质,同时也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本章前四节,主要介绍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与特征,所以教材本节的学习内容,为如何利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材55页的“问题3”是作为例题呈现的,但是这个问题数据繁多,难度集中,不适合作为情境引入,因此我选取教材56页课后练习“桌椅高度”问题,来探究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问题: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有一些桌椅的高度都是按照一定的关系科学设计的。小明对学校所添置的一批课桌椅进行观察研究,发现它们可以根据人的身长调节高度,于是,他测量了一套课桌、椅子相对应的四档高度,得到以下数据:第一档椅子高xcm课桌高ycm370700第一档400748第一档420780第一档450828
(1)椅子高度与课桌高度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2)请将你发现的函数关系表示出来。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对本节的重、难点是这样认识的:(2)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例,充分经历函数解析式的构造、建立的全过程。
f由于函数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动态变化过程,其中蕴含了众多的数学思想,尽管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但要做到自主发现实际问题中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认为本节的难点,在于根据变量的数据特点,如何确定函数类型并进行构建。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探究函数解析式的建立过程,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确定函数解析式。【能力目标】: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参与整个数学学习活动,使他们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体会事物是互相联系和有规律地变化着的。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对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做了如下处理三、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教法设计】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引入实际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学法指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这堂课学生学习的重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