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马歇尔、庇古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后者在英文文献中写作“
eoclassicaleco
ormics”。
①
1
f(3)提出货币的经济周期理论。(4)提出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第二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代表人物有:巴罗(RobertJBarro,哈佛大学教授,原来在罗切斯特大学任教),基得兰德(Fi
EKydla
d,明尼苏达大学教授),普雷斯考特(EdwardCPrescott,明尼苏达大学教授),约翰泰勒(Joh
Taylor,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等人。他们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有:(1)提出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2)提出政策无效性命题。(3)创立应用宏观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英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利物浦大学的应用经济学教授明福德(PatrickMi
ford),他在西方经济学界有“英国的卢卡斯”之称。其代表作有《理性预期宏观经济学》(中译本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出版)。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一)社会经济背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产生的主要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前半期的美国经济陷入滞涨。1973年OPEC国家把每桶原油价格提高4倍,国际石油价格暴涨导致美国经济在1974年以后陷入衰退。1975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接近10,失业率接近9。1979年国际石油价格由1978年的每桶14美元猛升到每桶34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机使美国经济雪上加霜。1980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到134,失业率达到8;到1982年,经济增长率下降,虽然这一年的通货膨胀率有所下降,但是失业率却上升到10。这种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并存的局面,是当时的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都无法做出解释的。(二)经济学背景这里说的经济学背景,主要是指当时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派凯恩斯主义存在这种或那种理论上的缺陷。这些缺陷主要有:(1)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缺少微观基础。里昂提夫(WassilyLeo
tief)早在1936年就指出,凯恩斯模型中的非自愿失业与劳动者的理性行为不相一致。这种情况只能用“货币幻觉”来解释。希克斯认为,阻碍凯恩斯的货币理论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它缺少一个价值理论基础。凯恩斯虽在《通论》中强调了预期的重要作用,但是正统的凯恩斯主义模型所包含的只是适应性预期。货币主义模型也是以适应性预期为基础的。这种适应性预期假说意味着,经济当事人会一贯忽视使他们能够做出更好预期的信息,由此招致犯错误的成本。显然,这种预期假说是与最大化行为假设相矛盾的。(2)以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适应性预期假说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计量经济学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