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生就业问题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长效发展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困扰我国大学生一件大事,校企合作是促进高职院校创新的有效机制,也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我国的校企合作发展时间短,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对这些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对我国校企合作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几点建议。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1大学生就业现状11高校专业设置及课程体系与企业未能有效衔接第一,高校专业开设与企业岗位需求间存在差异,导致部分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第二,与企业技术的日新月异相比,高校的课程设置相对滞后,学生反映进入工作岗位后,发现学校部分课程的专业知识已被企业淘汰,使学生所学与工作所用不相匹配。第三,部分企业的行业专业性非常强,学校开展的是专业通类教育,毕业生入职后还需要较长的专业培训期。第四,从学校毕业就直接从教的青年老师理论知识丰富,但企业实践能力欠缺,不利于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往往导致学生课堂技能和企业技能脱轨。12高校学生实践锻炼不足首先,从小学到高中,教育的目的是唯“高考”马首是瞻,强调学习成绩的优劣,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提供实践机会的企业大多远离学校,只适合学生在寒暑假前往,不利于实践的常态化。再次,低年级学生缺乏对所学专业人才培养
f的行业了解及与毕业校友的广泛沟通,看不清自身的出路和前景,不利于制定职业规划及对其进行适时调整。13高校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第一,高校未能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学生对就业形势估计不足,对工作有较高期望值。第二,学生择业和企业招聘同样存在盲目性。学生就业与企业招聘是“双向选择”,但供需见面会等活动缺乏针对性,学校只能提供平台让企业和学生进行简短交流,双方了解有限。第三,就业部门相对狭窄,学生追捧外企、国企和政府机关,对私营、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了解不多。第四,追求工作舒适性,认为基层工作过于辛苦,趋于管理型工作,不愿到生产一线。第五,就业地域选择单一,认为沿海及大城市就业机会多,发展空间大,不愿到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14应届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期较长企业希望招聘的人才可以马上为企业创造效益,因此降低了招聘应届生的意愿,更倾向于聘请有工作经验的人才。毕业生职业适应期长的原因在于,首先,高校注重“第一课堂”的教育,对“第二课堂”不够重视,学生参与程度也不高,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不能适应社会需求,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