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19》电影观后感(一)
虽然我是一名工科的学生,但是,《我的1919》这部讲历史的电影却深深地打动了我。每次看都感觉有新的收获。
《我的1919》讲述了巴黎和会上,以陈道明主演的顾维钧为代表的中国外交使团就中国山东问题和法、英、美、日各国进行的外交斡旋。其中,可以看出顾维钧的才华横溢,可以看出当时中国政府的软弱无力,也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青年满腔的爱国热情。然而现实有时候的确是残酷的,最终英法美三国左右权衡,仍然决定牺牲掉中国来获取自身的利益,将山东转让给日本。虽然失败了,但是我们却因此记住了热血青年肖克俭,记住了顾维钧的那句“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读史可以明智,面对这样一段屈辱的历史,的确有好多地方值得我们深思。有人说,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弱国无外交。这样的话,以顾为代表的中国外交使团从一开始便注定是一个悲剧。但是,我不这样认为,因为虽然不可否认国家的综合实力是外交活动的基础,但是并不是外交的全部。外交是一门艺术。国家与国家在外交问题上,比的不仅仅是国力,还有外交家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记住了周恩来,记住了顾维钧。他们作为我们国家在国际舞台上
f的代表,无论成败,绝对可以说无愧于中国形象。电影中肖克俭和顾维钧的矛盾也穿插其中。两人同
为爱国,肖指责顾不该相信帝国主义列强蒙蔽中国的谎言,必会头破血流,顾说肖会比顾头破血流得早。他们的话都应验了。他们都在为祖国而奋斗,都清楚自己和对方工作的难度,却又都义无反顾。虽然他们的努力最终都没有效果:当顾对中国山东的努力彻底失败的时候,肖领导集会的留学生们正在遭受着警察的毒打,但他们的精神却激励着每一个看电影的有正义感的人。究竟他们的做法谁对谁错,这无从论定,这也并不重要,在当是既定的历史环境下,他们都失败了。当陆总长面对总统一封又一封的电报,国内一浪又一浪的革命呼声,年迈的他受不了这个压力,离开了。在没有收到任何政府关于拒绝签字的指示下,顾最后拒绝签字。肖最终在凡尔赛广场自焚,以死来抗议,他把自己的满腔热血献给了深爱的祖国。今天的我们从他们的身上应该看到的是他们忠于使命,忠于自由使命的信念。
透过这个电影,想想当时的中国,在那个软弱无能政府的统治下,一个泱泱大国连自己最终的主权都无法保全;作为战争的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却只能得到两个席位;像肖克俭这样有理想崇尚自由的青年最后竟然只有以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