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与家长沟通自从人类社会产生家庭以来,家庭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开始形成。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家庭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在现代社会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成为人生成长的三大重要教育基地,而且相互影响,促进一个人的全面成长。作为一名一线的老师,我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在学校协调中起着主导和指导作用。尊重家长、善待家长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与家长沟通的多了,教育效果自然也就更好了。下面我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谈:一用孩子这个桥梁拉近学校、老师、家长之间的距离。1、理解家长,让家长感觉到你对他的孩子很重视。对所有的父母来说,孩子就是他们的希望,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家长都希望教师以自己的孩子为中心,而很少考虑班里的其他孩子的父母是怎样想的。在与家长交谈时,理解家长的所需,让家长感觉到你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这就需要事前充分了解学生,包括他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近期表现以及你为这个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拟一个简单的提纲,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能让他知道你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同时也能给他留下班主任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印象。2、与家长沟通要善于沟通。
f从前在约见家长时,我往往说得多,听得少,只顾自己痛快,啪啪啪一通数落。情绪发泄完了,自己累了,家长的耳朵也塞满了,原先准备的话还没说出来,只好闷在心理,回去再拿孩子撒气。结果可能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找到更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孩子就像是他们脖子上拴着绳子的小马驹,要想将它训练成既不狂暴粗野又能驰骋疆场的千里马,的确让家长“呕心沥血”,伤透脑筋。最让人头痛的面对“差生”的家长。家长唉声叹气,甚至对自己的孩子失去信心。对于孩子,家长不是不想管,而是没信心管,没方法管。这时,我们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在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时,一般来说,最好是先说孩子的优点,在说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甚至要将“优点”放大;而在说学生缺点,语气要舒缓婉转,不要一次性说得太多,言过其实,更不能用“这孩子很笨”这样的话。这样就会让家长感到你对他的孩子充满信心。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我们的工作。可见,有时候多说不如少说,甚至作个听众也不错!良好的沟通有两个好处,一是造成平等的谈话气氛,二是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