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这些典型试题,都有助于学生科学总结历史经验,进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4完善考查途径,提升考核效果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依据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和国家课程标准,考查要求侧重“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通过科学设计试题内容与形式,着重考查学生对通用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f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基础性而言,历史试题设计切实把学科主干知识作为能力考查的主要载体,考生作答都必须结合所学,如全国I卷第24题以分封制为依托,第30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II卷第34题考查美国政体等,均以主干知识为考查内容。综合性体现在试题设计更加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体系,如全国I卷第41题提供了法国大革命和近代中国对于民族主义的阐述,要求考生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知识深入思考,综合考查了概括、说明、比较、评价等学科方法。创新性体现在增强试题情境的挖掘度和设问的开放性,如全国II卷第42题以钟表的演变为主题,要求考生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较好地考查了信息整合、提炼概括和阐述论证的能力。5推进考试内容改革,凸显高考选拔功能本年度高考历史命题在保证试卷结构、考试内容、相对难度稳定的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突破,不断推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试题整体设计进一步明确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内容,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素养和宽阔的视野,能够在知识积累、素质养成和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全国I卷第42题列举了1417世纪中西方若干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领域的重要史实,要求考生提取信息并形成论题,进行论述。该题要求的关键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层级;考查的学科素养,囊括了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f6落实《考试大纲》修订后的考查内容,引导中学历史教学通过对《考试大纲》的修订,历史学科更加注重考查历史思维过程与方法,如考生对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这两种不同史学概念的理解和辨别程度。全国I卷第26题,题干以表格形式提供了官修史书中关于唐代初期唐军与薛举泾州之战的四种不同叙述,要求学生确认能够被认定为历史事实的部分。又如全国III卷第27题转引了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活动的两种历史叙述,强调只有对历史叙述进行精慎的辨析,才能更接近历史真实的重要性。对于引导中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