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硝基苯专一的抗体(MOPC315)的结合部位。这个组氨酸在酯底物水解中起亲和催化剂的作用,它们合成了VL片段的基因,其中抗体结合部位的Tyr34被组氨酸取代,然后用大肠杆菌表达重组的VL,再将VL链和天然的VH链结合在一起,则得到具有显著酯解活力的抗体酶,与PH68时4甲基咪唑的催化速度相比,加速反应9×104倍。3.3诱导法半抗原诱导法是抗体酶制备的主要方法。该法是以预先设计的过渡态类似物作为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如牛血清蛋白等)偶联制成抗原,然后免疫动物,取其免疫动物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杂交,经过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制备、分离、筛选得到所需的抗体酶。半抗原→偶联适当载体→免疫动物单克隆化→抗体酶4抗体酶的筛选方法在制备抗体后,抗体酶的筛选是很重要的。常见的方法有如下几种:(1)ELISA法用ELISA法筛选对半抗原有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然后大量培养,分析单克隆抗体的酶学活性。(2)酶学活性检测法直接用反应底物检测细胞培养液中抗体的酶活性。此法比上述方法更简单,但需要抗体具有可观测的酶活力。(3)短过渡态类似物法以过渡态类似物中含有的必需基团的基本结构单元作为筛选单克隆抗体的标准。这是一种快速鉴定与过渡态结合的抗体的方法,这样对该化合物亲和力越强的抗体,其催化效率越高。5小结到目前为止抗体酶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已建立了制备抗体酶的技术包括免疫法化学法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方法。通过这些技术不仅从单克隆抗体中获得了酶催化活性,而且从多克隆抗体中也获得了酶催化活性。在非自身抗体中获得抗体酶在自身抗体中也发现有酶催化活性。抗体酶对于反应速度的促进在10^310^8倍,个别抗体酶的催化反应已接近于天然酶的水平天然酶催化的六大类化学反应,抗体酶都可以进行催化抗体酶还可以催化天然酶不能催化的反应在工业及医学中应用的潜力已初见端倪。
f尽管抗体酶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如催化机制学说以及从大量抗体中快速简便地筛选催化抗体的技术还需完善抗体酶的实际应用价值尚需开发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已把对抗体酶的研究列为高技术新概念新构思课题中,预期抗体酶的研究对酶学医学生物工程学工业应用都具有潜在的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1梅乐和岑沛霖主编《现代酶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2月第一版2周晓云主编《酶学原理与酶工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3郭勇主编《酶工程》科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