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而人口预期寿命则由1949年的41岁延长到了70岁,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低收入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压力很大。
④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如上海市老年人口2000年已达238万,占总人口的185,到2025年将达到最高峰4688万,占总人口的327;北京2000年老年人口为188万,占总人口的146,到2025年将会猛增到416万,老年人口的比例接近30,大大超过现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而在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低于东部。
⑤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就静态而言,由于农村婴儿出生率高于城市,因此老龄化程度城市高于农村;但就动态而言,随着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地从乡下涌到城市,农村老人因此经常无人照护,因此城乡老龄化的程度正在接近。
⑥人口学中认定,6069岁为低龄老年人口,7079岁为中龄老年人口,80岁以上为高龄老年人口。过去说“人活70古来稀”,现在说“活到70不稀奇”。我国高龄老年人口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长,高龄人口已从1990年的800万增长到2000年的1100万,到2020年将达到2780万。高龄人口丧偶和患病的机率高,高龄女性多于男性,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差。因此他们不仅需要经济上的供养,而且需要生活上的照料。
⑦城乡差别明显,乡村老龄化迅速。由于经济条件、生育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别,使城镇与农村之间的老龄化进程呈现出不同步现象。无论是老龄人口总量,还是老龄化发展速度,农村均高于城镇。农村老龄化进程快于城镇的原因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劳动力年龄人口向城镇地区大量迁移和流动的结果。2005年乡村地区外出人口中,劳动力年龄人口占接近906,乡村地区的劳动力年龄人口大量减少,使老年人口的比重迅速提升。
3.影响不利影响
f①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对老人赡养比上升人口老龄化对投资、消费、储蓄和税收都带来相关影响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后,最终形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二者此消彼长。一般来说,未成年人口无力储蓄,老年人口减少投资并开始动用储蓄,人口老龄化会使人口从劳动状态转移到退休状态,使未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都成为单纯消费人口,成为劳动力人口提供税收的享受者,这样无疑形成税基缩小,税收减少,储蓄率下降,投资率比例降低,单纯消费增加。当然从近期看,消费增长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但从长期看,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为使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后劲,必须继续扩大积累,持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