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干旱区流域生态需水问题研究
摘要生态需水是当前干旱区流域水资源管理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新疆平原区荒漠和绿洲两种生态系统的分析,别是对天然绿洲生态系统中人工绿洲水特资源利用方式及过程的分析,试性提出生态需水量在流域规划和水资源管理中尝的定位、不同生态系统的保护方式和基本生态水量的确定方式,并简述了新疆奎屯河流域以生态退水作为恢复流域生态水量的实例。关键词干旱区流域生态需水干旱区的流域水资源管理存在如下重要问题:流域的生态需水如何定位,生态需水的基本数量如何确定,在水资源管理上如何实现生态水量的基本保证。笔者在从事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流域规划管理工作中认识到,态需水问题远不仅是生理论上的探讨,它已成为关系到干旱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工程布局合理性和绿洲能否持续发展甚至继续生存的现实问题。在干旱区,流域开发的过程是逐步挤占天然植被生长空间和水资源的过程,流域的生态需水问题,本质上讲不是生态需要多少水,而是我们在规划和管理中打算留给它多少水,从而不造成环境恶化并危及流域的生态安全,最终目的是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一、干旱区生态系统的类型中国西部干旱区年降水量250mm以下的广阔平地、原与低山均属于温台带荒漠景观,其中新疆是典型的干旱性气候,集中表现为气候干燥,广大平原区降水低于150mm,蒸发大于2000mm,基本无降水径流发生,盆地中部存在大面积荒漠无流区。在降水大于100mm的区域有部分荒漠植被生长,其他区域则是沙漠和荒漠戈壁,形成干旱区典型的荒漠生态系统。由于有天山、阿尔泰山和昆仑山拦截高空水气,新疆山区降雨充沛,再加上号称“固体水库”的众多高山冰川调节,形成了全疆570多条大小河流和博斯腾湖、乌伦古湖、艾比湖等100多个大小湖泊。傍河、湖而生的天然植被,大多分布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河漫滩、低阶地、湖滨及低洼地,依靠洪水漫溢或地下水维持生命,沿河形成宽窄不一的由乔木、灌木、草组成的绿色植被带。这些大小不等而相互分隔的近800个绿洲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