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来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研究综述司艳艳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外偏误分析和中介语理论的引入,学术界掀起了研究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的热潮。现从卜面三个方面对近三十年来我国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研究成果做一卜归纳和总结偏误分析的研究发展阶段、偏误分析的类型和偏误分析研究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关键词〕偏误分析发展阶段类型成就问题引言20世纪80年代,国外偏误分析和中介语理论被引入我国学术界。研究者们吸取国外研究理论和经验的同时,根据汉语木身的特点,在积累了大量中介语语料的基础上,探讨了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现象及相关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纠误策略及教学策略。木文以198年至2010年发表在《汉语教学与研究》、《汉语学习》、《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文字应用》等期刊上有关偏误分析的论文为研究依据,对近三十年来我国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研究成果,做一卜归纳和总结。一、偏误分析的研究发展阶段
一起步阶段“偏误分析”的提出,是以Cordcr于1967年发表TheSig
ifica
ceofLear
ersErrors一文为标志的。我国学者鲁健骥198年发表了《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文中首次介绍了“中介语”和“偏误”两个基木概念,并依据中介语的几个主要根源从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训练问题等方面对偏误做了举例分析。此文标志着我国偏误分析研究的正式开启。同年,梅立崇等发表的《对留学生汉语习得过程中的错误的分析》,主要对32名留学生汉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语法、词汇方面的错误进行研究,分析了这些错误的性质和原因。80年代针对某一偏误类型进行分析成为汉语偏误分析研究的一种主要模式,而且为后来我国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的研究奠定了基石出。
二繁荣阶段1990年以后,针对语言各要素进行偏误分析的文章比比皆是。施正宇的《对外国学生形符书写的偏误分析》,以母语使用拼音文字的学生的汉字书写错误为研究材料,从字形入手,运用偏误分析方法分析其书写错误。进而得出如汉语习得过程中的中介语一样,汉字习得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个中介状态l张永芳的《外国留学生使用汉语成语的偏误分析》,主要对留学生使用汉语成语时出现的偏误从语义和语法角度进行分析,并找出偏误对教学的启示。此外,针对某一要素中的常用词进行分析研究的文章也较多。如孙德坤的《外国学生现代汉语“了”的习得过程初步分析》,陈若凡的《留学生使用“能”、“会”的偏误及教学对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