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情况一栏表


兼并或收购的对象
交易价格
1995年
化学银行
100亿美元
1999年
美国投资银行HambrechtQuist135亿美元
2000年4月
775亿美元英国投资银行RobertFiemi
g集团
2000年9月
JPMorga

360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各有关报刊整理
(二)大通的策略
大通摩根案安全的真正特色的价值,首先反映在媒体鲜为报道的大通发展策略上。为了更
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对大通和摩根的历史以及兼并的背景作一下简单的回顾。
1、大通的发展历史
大通的历史可追溯到18世纪未。1997年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
derHamilto
)和艾伦伯
福米德(Aaro
Burrformed)在纽约成立曼哈顿公司,当时的目的是为纽约提供自来水,后
改为银行。1877年,J汤普森取林肯政府财政部长SP蔡斯Chase汉译“大通”的姓创办了大
通国民银行。1929年JD洛克菲勒夺得控制权,次年,将其并入自家的公平信括公司,名
称仍沿用前者。1955年,大通国民银行与曼哈顿银行合并组成大通曼哈顿银行,资产额达
到70亿美元。1965年参加联邦储备系统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1969年成立银行持股公司
大通曼哈顿公司,大通曼哈顿银行则为其主要子公司。截至1999年底,大通的资产总额达
4061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三大银行,在1999年全球500强排名第二十三。
2、兼并背景
f近年来,大通已连续进行了几次具有轰动效应的并购:1995年收购了化学银行,并在接下来几年建立并发展了自己的投资银行业务;1999年买下了西海岸的投资银行HambrechtQuist一家专门为高科技公司提供首次发行股票(IPO)服务的公司;2000年4月,收购了英国的投资银行罗伯特弗莱明集团(RobertFlemi
g);5月,大通又购买了Beacom集团;9月大通宣布兼并摩根,交易金额达到大通曼哈顿所做一毓并购中最大的一笔。
大通为何要频频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并购活动?是为了扩大规模,以求“大而不倒”(TooBigtoFall)吗?或者为了实现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的“完美结合”吗?笔者提醒人们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就规模而言,如果说是在20世纪80年代,商业银行所关切的目标的确是资产规模与市场份额,然而这往往导致资产的盲目增长与不计效益的市场份额,这一扩张式发展模式的结果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近75的成员国经历了严重的银行业问题。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商业银行业的战略目标已被重新定位,效率与收益已成为银行所追逐的首要目标,然后才在此基础上追求资产规模和市场份额。从著名的《银行家》杂志对1999年世界大银行的排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