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企业需要详细
f的会计准则,以减少判断的不确定性;同时审计师也需要详细的规则来减少与客户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纷争并在诉讼中获得自我保护;行业监管部门需要详细的规则,以便于监督行为的实施。但他同时指出,详细的规则往往会被有的公司和个人通过精心策划或者故意舞弊来绕过规则的束缚。会计准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一种为了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而出现和发展的。对会计准则出现的一种合理的解释是:企业中出现委托代理关系后,为了防止受托人的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委托人即公司的所有者通过这种特殊的制度安排来监督受托人;受托人也通过这种制度安排来解除受托责任和同时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这种制度安排大大降低了财务信息的成本。三、现行会计准则制定导向观评述现行会计准则制定导向主要包括:规则导向和原则导向。规则导向下的会计准则详尽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使会计人员可按照具体的准则处理相应的经济业务,减少专业判断的空间,降低误判的可能。有利于审计人员按照具体的标准执行相关审计业务,减少其与被审计单位会计处理意见上的分歧,有利于增强财务报告的形式可比性。由于力图详细阐述每一种假定情景下的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因此带来了昂贵的准则制定成本,同时由于存在大量的例外事项,可能会造成具体准则之间的内在不一致性。大量的会计准则会使会计人员为遵守琐碎的规定而忽略经济交易的实质,会带来另一种财务操纵行为,即针对交易界限点进行交易策划,以貌似遵守准则的途径进行盈余操纵。无论会计准则多么具体,一旦出现新的经济事项,而又缺乏原则性规定的情况下,会计监管就会出现漏洞。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主要规定会计处理原则,因此其没有规定具体的、严格的会计处理方法。原则导向的主要特点是:其依据内在逻辑一致的、内容全面完整的会计概念框架制定;最重要的是该导向下的会计准则要求会计人员有较多的职业判断,由于其具体的准则运用指南、准则解释和补充说明较少,因而其使用也给会计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而原则导向更强调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要求会计人员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作出自己的职业判断,做出公允有效的决定。四、结论与启示原则导向与规则导向各有利弊,它们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只有适不适合。一个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充分体现了该国的经济、法律等特点。在确定会计准则制定导向之前,首先必须充分考虑一个国家的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