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
吴晓芳王振青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当代教学改革最为成功的典范之一,深受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关注与欢迎。合作学习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即在于它有着非常坚实的理论基础。二千多年前,我国就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思想在西方,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奥勒留、托马斯阿奎那等人都曾在著作里论述过合作学习的思想。如今,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国内已总结出了许多合作学习理论并且对合作学习的理性认识和实施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社会互赖理论、教学互动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等。
关键字:小组合作学习、古今溯源、基本内涵、基本理论。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发展迅速,实效显著,成为当代教学改革最为成功的典范之一,深受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关注与欢迎。合作学习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即在于它有着非常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合作学习的古今溯源
(一)、合作学习的追古思想
二千多年前,我国就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思想。《诗经卫风》中指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教育名著《学记》中也提出“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许多私塾都采取“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的办法教学;书院更是盛行“切磋”之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力倡导“小先生制”。这些提法、行为都体现了合作最基本的理念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在西方,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奥勒留、托马斯阿奎那等人都曾在著作里论述过合作学习的思想。如:亚里士多德认为营造一种合作式的宽松的学校气氛,能激发人求知的本性,有利于人潜能的发挥。公元一世纪,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就指出学生们可以从互教中获益,他始终强调一个观点“大家一起学习,可以互相激励,促进学习”。文艺复兴时期捷克的大教育家的夸美纽斯也在其著作中明确提出,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别的学生获取知识。启蒙时期,法国的卢梭、英国的洛克、美国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