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血常规可以初步判断是否贫血,但不能仅以此得出是哪种类型的贫血。贫血的诊断不是依据微量元素中的血清铁水平,而是依据静脉血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等结果,其中血红蛋白Hb是诊断贫血的基本指标。而指血检测是否贫血,血常规检查只能作为筛查。若需采取治疗贫血之前,一定要抽取静脉
f血复查,同时还要检测红细胞、红细胞压积、涂片了解红细胞形态、网织红细胞等相应项目。不要仅依靠血红蛋白确定贫血程度,还要了解贫血类型、体内造血状况等。末梢血的缺点标本量少,不能进行重复实验和补充实验;组织液可混入,局部炎症可得假性结果。静脉采血标本代表性强,无组织液影响,适于临床研究,可重复实验和追加其他实验,所以对于检验科医生来说,对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来说,静脉血是首选指标。
【白细胞WBC】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等在发生变化:新生儿期WBC约为15~20×109L,婴幼儿期WBC维持在10×109L左右3月龄:6~18×109L;6月龄~6岁:6~15×109L,且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直至7岁后白细胞分类与成人中性粒细胞占50~75接近,8岁后WBC接近成人4~10×109L水平所以不能拿成人的标准参考值来衡量婴幼儿。
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而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指各类白细胞的数量和百分比。A:中性粒细胞,“↑”增高通常表示可能出现细菌感染;B:淋巴细胞,“↑”增多时着表明可能出现病毒感染;
fC:嗜酸性粒细胞,“↑”这种细胞增多意味着可能存在过敏;D:嗜碱性粒细胞,这一数据的影响不大;E:单核细胞,“↑”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简单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2005年出版的《牛津临床与实验室检查手册第2版》里说:“当感染时,白细胞经常升高,例如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高;而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增高(但是并非总是如此)。”一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是细菌性的感染,淋巴细胞数量增多是病毒性的感染。发烧期间24小时后血常规检查才有意义。血常规检查:如果白细胞高,同时淋巴细胞高,并不能说明是细菌感染。婴幼儿,只有当白细胞>15×109L,(白细胞高)同时中性粒细胞高,百分比至少应该超过80,而C反应蛋白也应高于30,才通常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