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要辩证地看待某些物质对人类的影响,既不能只看到它的优点,也要看到它的缺点,在使用过程中,尽量发挥它的优点,抑制它的缺点.7.(2分)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了解溶于水吸热和放热的常见物质,常见的溶于水温度升高的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常见的溶于水温度降低的有:硝酸铵.根据物质溶于水放热还是吸热来考虑本题.解答:解:A、食盐晶体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故选项错误;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升高,故选项错误;C、浓硫酸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错误;D、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溶于水吸热和放热的常见物质: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常见吸热的有:硝酸铵.8.(2分)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f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唾液的pH为6671,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B、胃液的pH为0915,小于7,显酸性.C、血浆的pH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D、尿液的pH为4784,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pH最小,酸性最强.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9.(2分)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把甲和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溶解并产生氢气,而乙不反应,说明甲>H>乙,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乙表面有银析出,而丙没有变化,说明乙>Ag>丙,所以甲、乙、丙的活动性为甲>乙>丙.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10.(2分)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发生反应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