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河北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调查报告
题姓学
目: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调查报告名:张立然号:2009413088
年级专业:年级专业:09级英语四班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王华玲
20112011年
8

3日
f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1年7月20日2011年7月30日调查地点: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城子乡亚子村调查对象: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城子乡亚子村村委会及当地农民调查目的: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的生活再熟悉不过了,虽然一直远离家乡上学但是无论通过家人、媒体还是网络我一直关注着农村的变化。近几年来,国家为了扶持粮食生产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一方面在流通环节实施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另一方面不但取消了延续2600多年的农业税,还实行了种粮补贴政策。这一系列政策的实行,对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稳定增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农民种粮积极性一直不高。究竟为什么农民种粮积极性难以提高呢?为了了解真正原因,我利用暑假的时间在家乡进行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一、当地基本概况、种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城子乡亚子村位于华北平原北部,靠近内蒙古高原,平均海拔8001000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属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全村有农业人口大约1370人耕地面积2150亩,荒山面积8000亩。这样一个地区,在反映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上,既具有特殊性也有代表性。下面看一下本村实际的种粮状况,让我们通过现象看问题,了解问题的实质。㈠、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差该村存在着大量的荒地和山地,水利设施不齐全,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民种粮完全就是靠天吃饭。投入多产出少且不稳定,打击了农民种粮积极性。㈡、农村劳动力流失问题严重该村虽不是重点扶贫村但是基础薄弱,生活水平低,很多人都纷纷出外打工,这使得劳动力大量流失。留在村里的人口大多为老、弱、病、残、幼等,劳动能力不强,受
f教育程度不高,运用科技知识能力欠缺,只有部分实在是离不开家的劳动力才留下来种地。㈢、粮食产量低,品种单一该村是山地地形,耕地面积少,属于小规模农业,而且纬度较高,属一年一熟区。这里没有先进的农业理念,没有专业的指导人员,采用的是传统的不能再传统耕作方法,这些因素无疑对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另外,这里的作物品种很单一主要是玉米,还有少量的土豆,没有什么经济作物。
二、农民种粮积极性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