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血栓及栓塞疾病;颅内疾病;皮肤病变;恶性肿瘤;物理及化学性损害;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23腹痛的发生机制:内脏性腹痛:特点:疼痛部位不确切,接近腹中线;疼痛感觉模糊;常伴恶心,呕吐,出汗等其他自主神经兴奋症状。躯体性腹痛:特点:定位准确,可在腹部一侧;程度剧烈而持续;可有局部腹肌强直;腹痛可因咳嗽,体位变化而加重。牵涉痛:特点:定位明确;疼痛剧烈;有压痛,肌紧张及感觉过敏等。24肺下界确定位:常在锁骨中线、腋中线及肩甲下角线上叩诊,正常分别为6、8、10肋间隙。25肺下界移动范围的叩诊方法:首先在平静呼吸时于肩甲线上叩出肺下界的位,嘱受检者做深吸气后在屏住呼吸的同时,沿该线继续向下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甲线
f上肺下界的最低点,再深呼气后屏住呼吸自肩甲下角水平向下叩诊,当清音变为浊音的时候,即为肺下界的最高点。正常人肺下界的移动范围为68cm。26、湿音(呼吸音外的附加音)产生机制及特点:机制:由于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如渗出液、痰液、血液、粘液和脓液等,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又称水泡音;或由于小支气管壁因分泌物粘着而陷闭,当吸气时突然张开重新充气所产生的爆裂声。特点:断续而短暂,一次常连续多个出现,于吸气时或吸气终末较为明显,有时也出现于呼气早期,部位较稳定,性质不易变,中、小湿音可同时存在,咳嗽后可减轻或消失。27干音的产生机制及特点:机制:由于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空气吸入或呼出时形成湍流所产生的声音。特点:持续时间长,吸气及呼气时均可听及,但以呼气时明显,其强度和性质易改变,部位易变化。28、心脏瓣膜的五个听诊区:二尖瓣区——心尖搏动最强点,即心尖区;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二肋间;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三肋间,即Erb区;三尖瓣区——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