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评价及质量检测方案
一、评价目的掌握好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当今时代对学生
的迫切要求。为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操作技能转变的情况进行评价,以促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思维需求。二、评价原则
a评价方法多样化《信息技术》不能只凭借书面测试和操作技能评价学生,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评价,如:面试、口试、课堂观察、课后访谈、竞赛、操作性考试等,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b评价时间全程化《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应该伴随于教学的全过程,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要重视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学习表现,及时总结,及时进行评价。
c评价主体多元化要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相评价
1
f相结合,让学生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三、评价内容
《信息技术》课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学习评价分为认知能力评价和操作实践能力评价。认知能力评价,是评价学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的要求范围内,对有关信息技术内容的认识和初步理解能力。各年级的考察范围,应根据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来确定。操作实践能力评价,是评价学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的要求范围内,在认知基础上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并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四、评价地点
计算机教室。五、评价人员
信息技术教师、班主任、学校网络管理员六、评价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期末学习评价主要采用课堂观察评价(20)、过程性性评价(40)、上机考试(40)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评价细则如下:
(一)课堂观察评价(20)1上课认真听讲,认真思考,努力学习,形成正确认识。(4分)
2
f2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探究新知,勤于动手动脑,有创新精神。(4分)
3上课注意安全用电,爱护公物,遵守课堂纪律。(4分)4讲究卫生,爱护环境,保持机房干净、整洁。(4分)5与本组成员合作密切,共同完成本节课学习任务。(4分)(二)过程性评价(40)1掌握《信息技术》课的基本内容,热心参与,细心探究,学会每一章的操作知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