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通过对有余数是除法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知道
什么是余数及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巩固表内除法计算;另一方面可以为以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打好基础。同时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也能进一步拓宽用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学情分析:
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会把物体进行平均分。2、学生已经会计算表内除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2、理解余数的实际意义,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2、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感受学生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信心。教学重点:1、理解余数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2、掌握试商的方法,深刻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能熟练地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教学难点:1、有余数的除法的试商。2、能正确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课时安排:6课时
f第1课时
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
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
括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把平均分后有余数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用具:小棒、园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先学探究
谈话:开学第一天,老师就准备了10枝新铅笔来考考小朋友们,你们愿意
接受挑战吗?
提出问题:这10枝铅笔我要分给大家。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
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
2、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
人分4枝……)
如果每人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