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元素
考点聚焦
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重点掌握典型非金属(卤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与其性质的关系。了解其他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O、S、N、P、C、Si)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知识梳理
一、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特点:1.位置:在已知的元素中,非金属共22种(包括6种稀有气体元素),除氢元素位于周期表的ⅠA族外,其余都集中在元素周期表阶梯线(硼、硅、砷、碲、砹斜线)的右上方。2。原子结构特点及化合价:Ⅰ最外层电子均大于、等于3(除H以外),与其主族序数相同。Ⅱ最高正价分别为:4567(与族序数相等)对应最低负价:4321(等于族序数减8)Ⅲ非金属元素一般都有变价:除呈现上述最高价及最低价以外,有的非金属还呈现其它价态。如:S:4价;N:1234价;Cl:135价。3非金属单质的聚集状态和同素异形体:①典型的非金属单质在固态时为分子晶体,如:F2、Cl2、Br2、I2、O2、S、N2、P4、H2,这些晶体表现为硬度不大,熔点不高,易挥发、不导电,它们在常温下聚集态为气态(“气”字头)液态(“氵”旁)或固态(“石”字旁)②碳(金刚石)、硅、硼为原子晶体,硬度很大,熔沸点很高。由于原子晶体中没有离子和自由电子,所以固态和熔融态都不导电。但某些原子晶体,如单晶硅可以作为半导体材料。③非金属元素常出现同素异形现象。如:金刚石与石墨;白磷与红磷;O2与O3;S2、S4、S8等互为同分异构体。二、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规律1.常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F、O、Cl、N、Br、I、S、P、C、Si、H2.元素的非金属性与非金属单质活泼性是并不完全一致的:如元素的非金属性O>Cl,N>Br;而单质的活泼性:2<Cl2,2<Br2。ON但由于某些非金属单质是双原子分子,原子间以强烈的共价键相结合(如NN等),当参加化学反应时,必须消耗很大的能量才能形成原子,表现出了单质的稳定性。这种现象不一定说明这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弱。强的分子内共价键恰是非金属性强的一种表现。3.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八条依据(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①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如F>O>N>C>B;Cl>S>P>Si等。②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如F>Cl>Br>I;O>S>Se;N>P>As等。(2)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的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如F2、Cl2、Br2、I2与H2化合由易到难,所以,非金属性F>Cl>Br>I。(3)气态氢化物的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