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教学反馈与调控;⑥教学评价;⑦安全因素。2.课程改革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更加全面关注学生的认知、身体、心理和行为表现,教师的角色和作用也更加多元化。请你谈谈在教育观念方面将发生哪些变化?①从过去被动的执行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课程设计的决策者;②从单一关注运动水平,变成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③在教学方法上,从强调“教”,转为强调学生自主“学”;④在师生关系方面,从学生的主宰,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与朋友;⑤对学生的评价,从主要关注学生成绩,转为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3.如何测量运动员的步频、步幅,举例说明。把跑道清扫干净,测量统计运动员在跑的过程中跑道上钉鞋留下的痕迹。例:某运动员百米成绩11’’,全程跑49步,则有:A全程平均步幅=距离/步数=100M/49=204MB全程平均步频=步数/时间=49/11=445步/秒C全程平均速度=距离/时间=100M/11=909米/秒4.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你怎样处理好“普及”与“提高”,“个体”与“全体”的关系,举例阐述。(略)5.“身心全面发展原则”的基本依据、基本要求是什么?依据:人体是在大脑皮层统一调节下的有机整体,尽管身体任何部位的运动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某一运动器官的运动,对其他部位生理运动都是有促进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用多种多样的教材和恰当的教学方法,有计划地对身体、心理进行科学全面训练,才能使身心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要求:①制订好学习水平段的计划,全年教学计划与学期教学进度,必须全面性;②在安排每次课内容时,特别注意基本部分教学内容的合理搭配;③在课外体育活动的各种专项运动中,也应注意学生的身体、心理的全面基础训练。2007年选聘教师考试模拟试题(小学体育)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
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2、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要从、和等三个方面去评价。3、运动参与是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与表现。4、肌肉工作时的直接能源是,它贮存在细胞中,以肌细胞为最多。5、人体的运动,离不开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相互作用。骨骼起着的作用,关节是运动的,肌肉收缩是运动的。6、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够增强体能,主要是由的生理机制决定的。7、、、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必测项目。8、由一列横队变成二列横队时,应先报数。9、耐久跑中的途中跑,要求的节奏与节奏相配合。10、三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