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由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网络舆情
f社会突发事件很容易形成社会舆论焦点和热点。网民根据自己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多个网民通过网络论坛等渠道交流自己的看法。社会突发事件主要包括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公共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群众上访、战争与地区冲突、恐怖主义和民族种族冲突等,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严重财产物资损失以及社会生活破坏,需要政府动用大力国家资源进行处置的社会事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一般严重(Ⅳ级)、比较严重(Ⅲ级)、相当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等四级。突发公共事件的等级划分可以作为网络舆情的级别划分的参考。
二、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引发错误舆论导向
在BBS论坛等交互性较强的网站,网络信息可能由人为操控,使信息向不良趋势发展。在互联网上,由于网民可以匿名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看法,但是,如果多个网民对同一条信息发表的不同评
f论,不仅思路一致、语气相似,而且IP地址也大致相同,那就有可能存在人为操纵。
除了倾向性被操纵的问题外,互联网上还存在一些虚假信息。这些虚假信息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度,一旦被网民采信,就会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目前,网络不良信息传播的认定、取证等没有明确规定。由于网络产品的特殊性,如何判断网络谣言、暴力、人身污蔑、网络色情等不良信息,如何确定所造成的后果都没有明确的指向,也没有相对明确的取证规定,为公平透明执法带来一定难度,模糊性太强。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监测分析
面对互联网信息的“内容威胁”,如何提升对网络突发事件的驾驭能力,是我国各级政府相关机构面临的又一挑战。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掌握舆情的主动权,加速网络突发事件的基础设施建设、法律法规的配套建设,通过智能监测分析的关键技术,在治理危害社会安全舆论的同时,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
对突发事件舆情信息的监测与分析必须要浏览和查找海量的网络信息,这包括网络新闻报道、相关评论、网络论坛等等,从这些信息中提取与突发事件相关的舆情信息。然后分析突发事件舆情信息的
f时间与空间分布情况,再通过多种手段和渠道做正确的舆论方向引导。由此可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舆情监测和舆情分析有必要通过与之相匹配的科技手段来进行。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