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教学目标:让大学生准确完整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深入理解这一崇高理想实现的必然性,最后能够认同于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地统一起来。
教学重点: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预见;3,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和长期性;4,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教学难点:1,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如按需分配等)的可行性;2,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3,远大理想、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贴近。
教学概要:导入:《少先队队歌》放映,师生共唱,引出对共产主义理想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以理想国、乌托邦、大同世界为例,说明探讨“人类向何处去”是古今中外思想家关注的一个共同课题。展望未来,就是对未来进行某种预言,为何预言?能否正确预言?科学预言与空想式预言的差别何在?让我们首先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展望的有关论述,来探讨这些问题。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本节的目的主要是阐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研究问题、提出问题的基本思路,以及他们心中对于共产主义社会是什么的基本构想,我们今天的大学生应当如何看待这种思路和构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提出了大胆预言,但他们决不是在算命和一般意义上的预言层次上对未来进行展望。他们与空想家、算命先生最本质的不同,就是对未来的展望建立在科学的立场和方法上。这些科学的立场和方法包含三个主要的方面:首先,对未来的预言建立在对人类社会一般规律的严密分析之上;其次,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
1
f的把握,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再次,对未来社会的展望不做具体细节描述,而只阐述一般特征和原则。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没有对规律的研究和把握,就无法对未来做科学的预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界一样,都有客观规律,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人类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自己的历史,会受到各种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已经大致经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