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案
授课章节: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授课方式理论课√实践课□讨论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教学要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教学重点: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及其意义。2共产主义社会及其实现的历史必然性。3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立足于现实的实践。4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难点:1、经济全球化与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2、澄清几种对共产主义的错误认识。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观看影视材料《共产党宣言》)。教学提示: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共产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树立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基本内容(教学过程)改进设想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竞争是现时代的主要特征,“世界向何处去”这一时代课题涉及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因此,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和阶级基础,便形成了两种截然对立的未来观。在对未来社会展望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展望的科学立场和方法。(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的发展样,具有自己客观的规律,揭示这些规律。马克思主义未来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过程,按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全人类将最终走向共产主义,实现世界大同。不管道路多么曲折,岁月多么漫长,世界发展的这个大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