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教学的认识摘要:如何顺利转变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是非师范类毕业年轻教师所关心的问题。本文从教案准备、授课方式、学习主动性、师生关系、科研与教学以及自我意识等六个方面阐述了一名年轻大学教师对教学的简单认识;并且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提及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素养和学生积极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关键词:教学感悟;年轻教师;教师素养;学习态度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11402作为一名非师范类毕业的年轻大学教师,在由学生转变为教师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如如何上好课,如何处理科研和教学问题等众多的疑惑。幸运的是,笔者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并担任了班主任和创新实验指导老师。所经历的林林总总使笔者不断地从学生和教师两个不同的角度认识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以及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同时也让笔者认识到,教学过程不仅受到教师的素养的影响同时也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树立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对此,笔者将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就教学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一、教案的重要性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书育人,而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那么,如何才能上好课呢?有些年
f轻教师可能会认为,经常作科研报告还能讲不好课?其实不然,首先,课堂所面对的是学生而非科研同仁,他们的认知能力十分有限,所以课堂的讲授方式一般是由浅入深,由易向难较为妥当。其次,如何在50分钟的课堂上,让学生高效率地接纳所学的知识?这就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如何做到这一切呢?必须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的重点在于写好教案1。有位老教师曾经说过:“教师好像一个导演,而教案就如同导演手中的剧本,要想导演好整个课堂,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剧本。”笔者第一次站在讲台试讲后深深地理解了老教师的良苦用心。记得当时笔者觉得讲课对自己就是个小菜一碟。但当笔者站在讲台上,使出浑身解数去努力讲清楚要讲的内容时,却发现上课和报告完全是两回事。就像“打羽毛球和打网球”一样,看似没什么区别,但事实上是两种不同的运动。这次失败的试讲使笔者认识到,上课之前没有设计讲课的场景,没有预见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更没有标注出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这样的课堂如同肥皂剧一样枯燥乏味。至此,笔者深刻地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