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1500
电影观后,甲午战争给我带来的不再仅仅是铭心的国耻,清政府的腐败,将士的英勇和悲壮这些盖棺的定论。更多的而是反思发生这一切的为什么,更多的是在百年后的今日越来越热的钓鱼岛争夺背景下,假如中日再有一次海战,中国能取胜吗
正如电影台词所讲:一场大海战能够决定两个国家的命运。一场甲午海战,日本倾全国之力,上下一心,获得了日本三年国民生产总值加上台湾澎湖列岛,清朝附属国朝鲜为代价的战争红利。而中国在输了西洋之后再输东洋,在当时败给西洋尚可接受,居然还输给洋务运动比中国还晚的东瀛倭国,中国举国上下的民族自信心荡然无存,也成为日后五十年中日本全面超越并逐步蚕食中国转折点。其实又何止五十年,至今近一百二十年间,中国从未超越日本。
我们常说堂堂中华,领先世界数千年,我们更多比较的是文明,经济,科技这些指标性的东西,而忽略了由于中国特殊的地缘使其远离其他文明的冲突。其实从先秦开始一直到近代,中国的历史可以浓缩为一部被游牧民族侵略的历史。整整数千年间,文明领先世界,却一直被侵略,这不能不说可悲。假如侵略的不是游牧民族,假如中国地处地中海的中亚地区,面对同样辉煌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军事侵略,中国还会存在至今吗我觉得不会。
f大航海时代之后,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文明之间的碰撞变得越来越频繁。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早以不再被地理所保护,近代的侵略几乎都来自海上。正如严复的《天演论》所讲:竞争之后适者生存,民族同样如此。在充满奴性和自我贬低的当下中国,保全自有文明变得如此艰难,又何来发扬中华文明,并将中华文明推向世界与西方文明一争高下的雄心呢古人即使战败,尚且拥有对自有文明的无限自豪。晚清政府虽无能,虽昏庸,但仍视西方为蛮夷未开化之邦。虽自欺欺人,但尚存那一份骨气。而今人连那仅存的骨气都没有,岂敢奢望在战争中有获胜的自信呢
中华文明又究竟是什么文明,大部分人会说就是儒家的文明。当下有少部分人已经反思在西方文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保护中华文明,他们简单的觉得读读《论语》,包包水饺,听听京剧就是了。我是儒家思想的坚定支持者,但我一直认为儒家思想在对内的国民教育上是必须的,教导人民礼义仁智信。但在国与国的竞争上绝对不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非要等到别人开了第一枪,然后再振振有词的说:是你先打我的,所以我现在还击就是代表正义。竞争也好,战争也罢,从来都不是道义取胜,而是实力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