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城市居民占30的格局正好相反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农村只有487城市则达2217文盲以及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在农村高达641而城市只有349。农村教育的这种现状是现代化进程的沉
f重包袱严重影响到对先进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进而使科技在农村的普及推广难度增大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率不高最终影响到农民收入的继续增长。
三社会保障和及其福利制度不健全
我国的社会保障以及福利制度向低收入者倾斜不够且城乡不公很大程度上也加大了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如何通过社会保障和福利的转移支付缩小城乡分配差距是现代劳动市场转型新阶段中我国面临的又一个严峻挑战。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而这些制度最终的实惠却没有让乡镇企业职工以及进城务工的农民有多少分享。他们不再经营土地面临年老或者生病的风险时无所依靠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面临失业的风险时却无法领取城市居民的保障金工业、建筑业等行业危险性大面临工作和患职业病的风险时候也无法享有与城里人一样相应的保障。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农民所面临的己不再是农业社会所常见的风险传统的土地保障和社会保障形式也已难以提供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保护长期以往将会使得城乡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四国家政策的取向
长期以来我国家实行的都是偏向城市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出于历史的原因“以工补农”“以乡养城”是国家工业化原始积累阶段的必要过程但不可否认长期来这个做法对农村的发展有着很大的阻碍。一个典型的做法就是国家持续的制度化的从农村汲取资金投向城
f市工业体系建设。19521989年国家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和税收从农村汲取资金7000多亿元同期国家支农资金约3000亿元约占农业新创造价值的15超过当时国有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19901998年间国家通过财政渠道、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和金融渠道又从农村汲取资金192225亿元。众所周知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需要资金的投入尤其对周期长受自然因素影响大但又关系到国际民生的农业而言更是如此。但是国家政策的走向财政的支持力度都决定了农村的发展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落后与城市。
五城乡产业特性的影响
在我国单纯的农业仍在农村经济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而城市则是建立在现代工业化的基础之上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对的低效率和高风险使得稀缺生产要素并不青睐于农业而转向收益相对较高的工业从而导致农村经济一直处于弱势地位。2003年中国GDP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