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了合作交流?、、、、、、我设计了这样的片段:(1)独立思考。54×(47)、6×1009×100、(69)×100、54×454×7,哪些等式相等?你有什么感想?(2)65×(3042)、100×2100×8、(ab)×c你能写成另外的形式吗?(3)小组合作研究,(25012)×40、96×194×19,哪个题目容易计算?为什么?(4)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这样,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究,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历一个自主研究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可以磨砺学生的意志,锻炼学生的自信。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让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不断促进研究性学习这个课题不断的拓展、总结、完善,以更好的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
转变观念关注全程评价新教改从本质上讲,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本身就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展开,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在各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变化,客观上要求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也必须随之而发生变化。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今天,我从学生评价的角度谈谈自己对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基本内涵的一些体会。因此,对传统的、与新教材不相符合的教育教学观念应发生相应的转变,建构起一种符合客观实际的新的观念。结合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的理念,琢磨本地的实际情况(教师、学生、学校、家长的准备情况),我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进行了改革尝试,实行了等级加评语的操作模式。一、改进考查的方法考试方式除笔试外,我增添了口试、实际操作、小调查。我除了做好期末的考查外,更重视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和作业信息,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根据《新课标》要求,我是这样做的:(一)形成性检测和终结性检查相结合。除期末进行统一的综合检测评估外,平时结合教材内容,分散进行小节或单元的单项检测。特别是对学生素质形成影响大的因素,我们采用重点明确,各个击破的原则进行,如计算、操作、口述、逻辑思维及运用知识解决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