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下午好:
《人口增长模式》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湖南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增长模式》。下面我从课标、教材、教法、学情学法、
教学过程及板书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首先我说一下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口增长模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湘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纵观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有快有慢,主要
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但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较
大,形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工业革命以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两类,但都属于“高
高低”模式;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又演变为“高低高”模式和“低低低”模式。每种人口增长模式都是与生产力发展水
平相适应的,表现出不同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特点。本节课是下一节课的基础起到启下的作用,为下节课的人口合理容
量的分析做铺垫。
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能力以及新课程标准提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
和价值观并重”的教学理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看图11让学生对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有所了解。
(2)、使学生能学会分析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原因。
(3)、理解“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的特征及地区分布差异。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学会运用文字、图片、图表等资料,学会判断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学会说明人口增
长特征、分析其成因、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方法。
3、态度与价值观: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看待人口增长模式,认识我国的国情、国策,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
在本节教材中,世界人口增长快慢的原因、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及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影响因素和代表性国家是重点,
其中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及地区分布又是本节的难点。
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
下面我接着来分析一下教法,学情和学法
三、说教法,学情和学法
在我们学习教育学的时候都有读过这样一句话“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过程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
过程,遵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考虑到学生在初中时就接触到国内人口相关的知识,本课中的主要内容世界人口
增长模式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可以运用学习迁移的方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