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商品学概论
关于中国蔬菜加工产业的研究
【摘要】:我国蔬菜加工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但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重较大差距,发达国家蔬菜储存与加工量占蔬菜产量的80以上,其中深加工占总产量的60,采后蔬菜利用率高达97,而我国蔬菜采后损失率却高达4050,商品损失率超过30。由此可见,蔬菜加工已经成为制约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瓶颈”蔬菜加工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主要分两部分论述蔬菜加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一部分主要分析制约蔬菜加工产业发展的原因,第二部分论述相应的对策。【关键词】:保鲜加工科技创新
第一部分:制约我国蔬菜加工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一.贮藏、保鲜技术水平落后。主要表现有:1、保鲜加工能力不足。蔬菜在加工后仍是有生命的,它会继续呼吸,加速达到成熟,进入老化的生命周期。此时。为了维持足够的化学和生理活动,蔬菜会在采摘后会从自身储能中吸取能量来满足上述需要。但是生理上的衰退,省里组织的破坏,水分流失和病菌感染都会造成蔬菜的腐坏。因此,在蔬菜才后的主要任务是要设法减少这些细菌繁殖和生长,而大多数蔬菜产品腐坏的原因主要是高温,但由于我国保鲜技术相对落后,导致了我国蔬菜加工量仅占蔬菜中产量的2040,储存能力仅为25左右,蔬菜产后损失了高达4050,而发达国家蔬菜采后损失率仅占蔬菜中产量的35。2、采后预处理、分级、包装水平低下。在国际上对蔬菜才后的商品化处理非常重视,一些发达国家由于采后环节处理得好,价格比我国同类产品高很多。我国因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缺乏,造成每年有20的蔬菜损失在运输环节中。在产品分级上也为根据不同的需求将蔬菜的品种加以分类,最终是我国的蔬菜产品价格普遍较低。3、加工落后。我国正在采用高新技术的产品很少,出口以初级产品和原料型产品为主,高附加值产品极少。到现在我国的蔬菜深、精加工仍未形成规模,有的企业有一定的技术创新,但技术不过关也未能形成批量生产。我国进入了产品结构性过剩的时期,发展深加工蔬菜具有巨大的潜力。4、科技投入不足。技术创新乏力,我国用于蔬菜采后加工研究经费很少,并且科学研究与生产脱节,导致技术创新性不足,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在美国,用于才后加工环节的资金有70,而我国却恰恰相反。我国蔬菜加工技术主要为常规技术,许多技术支撑和储备如真空制冷干燥、膜分离、微波技术等普遍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更是空白。二.缺乏有效的产业法规和标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