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课堂教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地貌学的研究内容
一,地貌及地貌学
1,概述固体地球表面是起伏不平的,因此他可被分成多个规模不等,起伏各异,高低有别的形态单元。就地球上最大规模的形态单元而言,是大陆与海洋的分异。在大陆上叠加着山地,平原,丘陵,高原等次一级的形态单元;而在海洋中又有大洋盆地,大洋中脊,海沟和岛弧等,在大陆的山地中,地表起伏又可被分为冲沟,河谷等小级别的形态单元。地球表面上这些各种各样的形态单元就构成了千差万别的地貌。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起伏形态及其发生,发展,分布,动态规律的科学。2,地貌与地形的差异不同地貌有着不同的成因,如大陆和海洋,它们与整个地球内部物质构成和运动有关,确切的讲,与地壳组成和岩石圈运动相关联;而冲沟和河谷的形成和发展又与气候控制的流水相联系。因此要研究地貌的成因,演化与分布,仅分析地球表面的起伏,高低是不够的,还应注意固体地球较深部位的构成和运动规律,固体地球表面以上的大气圈的运动和气候带展布规律。所以说,地貌不仅是地球表面起伏的形态,而且还包括构成这些起伏的地壳和岩石圈物质以及作用于其上的大气和生物过程。仅研究地球表面起伏的是地形学,这就是地貌与地形的差异所在。较科学地说,地貌学是研究地貌及其成因,发展和结构的科学。二,地貌学的研究内容
1,地貌的形态特征及物质组成2,地貌的形成不同地貌有着不同的成因,但概括地讲,地貌是由两种原因造成的。一是地球的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所谓内力作用是指由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重力能及地球旋转能引起的作用,它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火山和地震等。外力作用是指地壳表面以太阳能,重力能,日月引力能为能源,通过大气,水,生物等形成一系列地表作用过程。外力作用按外力性质主要分为如下几类:流水作用,地下水作用,波浪作用,冰川作用,风沙作用。这些外力作用在地貌形成上主要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外力作用造成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个方面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地貌是内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造就地表的起伏,外力作用使地表原有的起伏不断降低变缓,因此地貌形成过程中的内外营力是一对矛盾。地貌的形成不仅取决于内外营力作用类型的差异,而且还取决于内外营力过程的对比。3,地貌的发展
f地球表面所有的地貌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总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此地貌学不仅研究的地貌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