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杂种优势类群的研究进展
摘要杂种优势群是玉米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介绍了玉米杂种优势群形成的历史及早期的利用情况分析了不同杂种优势群划分方法的优缺点、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及其利用、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的主要杂种优势类群和杂种优势模式,最后提出玉米杂种优势群划分的必要性。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群杂种优势模式AbstractTheutilizatio
ofheteroticgroupiso
eoftheimporta
tco
te
tsi
maizebreedi
gresearchThepaperi
troducedthehistoryaboutmaizeheteroticgroupa
dearlyutilizatio
a
alysisedtheadva
tagesa
ddisadva
tagesaboutdiffere
tmethodsofheteroticgroupthegroupi
gofmaizeheteroticgroupa
dutilizatio
developme
tofmaizeheteroticgroupi
earlydecadesa
dthemai
heteroticgroupsa
dheteroticpatter
si
Chi
aFi
allyputoutthe
ecessityoftheformatio
aboutmaizeheteroticgroupKeywordsMaizeHeteroticgroupHeteroticpatter
玉米自交系划分为不同的杂种优势群一直是玉米育种工作者关心的重要课题。准确地划分杂种优势群可真实地反映自交系的遗传背景有助于自交系改良和杂交种选配。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亲缘关系、形态学、数量遗传、同工酶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分子标记技术等方法探索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的划分。分清各自交系的杂种优势关系有利于拓宽和改良创新种质资源,可减少组合选配的盲目性和配合力测定的工作量提高育种工作效率。
1玉米杂种优势群的理论形成及初步利用
杂种优势Heterosis是一种普遍的生物学现象,它是指两个性状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适应性、产量以及品质性状等方面超过其双亲的现象。早在1865年,孟德尔在他著
f名的豌豆杂交试验中观察到杂种优势的现象后,提出杂种活力这个术语。随后达尔文于1876年在《植物界异花授粉和自花授粉的效果》一书中系统的阐述了这一现象,并得出杂交对植物有益,自交有害的结论,揭开了杂种优势理论研究的序幕。直到1907年,杂种优势一词才真正被Shull提出,从此奠定了近代玉米育种的基础。作为一种复杂的生理遗传现象,杂种优势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准确解释其形成的遗传机理难度较大,为此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假说,但至今仍然未得出较为一致的观点。在众多的假说中,基于单基因遗传效应的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一直是人们论证的焦点。近年来很多的研究还证明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广泛存在,上位性在杂种优势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显性假说的基本论点是有利于生长和发育的基因大多为显性,而不利于生长和发育的基因大多为隐性,同一位点上的显性基因r